供暖季到了,塞外寒风呼啸,室内温暖如春。不过,供暖给人们带来温暖的同时,也带来了不少麻烦:咽干,嗓子痛、皮肤干,头晕,胸闷……各种症状被人们统称为“暖气病”,专家提醒,冬季供暖期间要控制好室内外温差和空气湿度,经常开窗通风,多补充分水,谨防被“暖气病”找上门。
什么是“暖气病”?
“暖气病”主要是指冬季供暖期常出现的口干、头晕、嗓子疼、咳嗽、烦躁、皮肤发紧等。造成“暖气病”的最大原因在于人体水分丢失。正常情况下,人体每天会蒸发掉约1000毫升水分,其中经皮肤600~700毫升,经呼吸道300 ~400毫升。室内温度过高,湿度过低,导致干燥,丢失的水分就更多,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,上呼吸道、皮肤、心血管等身体五大部位都会受到危害。
第一:呼吸系统
供暖干燥的房间,会导致嘴唇干裂、鼻咽干燥、干咳声嘶等症状。如果及时补水,这些都能得到缓解。但一旦忽视,持续时间过长,就会使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减少,灰尘、细菌等附着在黏膜上,刺激喉部引发咳嗽,引发上呼吸道感染,发生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等疾病。
研究表明,当空气湿度低于40%的时候,感冒病毒和其他能引发感染的细菌繁殖速度会加快,随着空气中的灰尘扩散引发疾病。
所以,不要以为室内温度越高越好,干燥温暖的房间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病菌的“温室”,在带给你温度的时候,也把疾病传播到你的身边。
第二:皮肤
到了秋冬季节,人体皮肤处于一个最敏感的时候,容易干燥、瘙痒,供暖后室内温度过高,会更加加速皮肤水分流失,使皮肤纤维失去韧性,从而导致断裂,产生皱纹,无法修复,加剧面部衰老。老年人皮肤瘙痒,不当抓挠还会造成湿疹。
第三:心血管系统
心血管系统推动全身的血液循环,室内温度过高,会使人体水分流失,体内水分不足就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,从而引起血压下降、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。
屋里温度过热,和室外温差太大,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大、冠状动脉“不堪重负”,引发冠心病。同时,心血管系统对心肺影响很大,经常呆在燥热的房间易导致心慌、胸闷,肺心病、心功能不全者更是如此。
第五:眼睛
我国冬季室外气温寒冷干燥,回到室内虽然“温暖”了,但如果还是那么干燥,就会因为温度过高、过干导致机体缺水,影响泪液循环,造成干眼症。我们了解到,此外,眼结膜干噪极易增加患“红眼病”的风险。
如何预防“暖气病”呢?以下建议可供参考:
1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,多喝白开水,每天要保证2000毫升的饮水量,补充人体水分。皮肤较干的人,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,如韭菜、胡萝卜、牛奶、小白菜、茴香、菠菜、动物肝脏等。不要吃剩饭剩菜。
2、保持室内清洁卫生,减少粉尘飞扬问题。
3、增加体育锻炼,增强免疫力。
4、冬天不宜洗澡太勤,一般每周一两次即可,注意水温不要太高,洗澡后应涂抹护肤品,保持皮肤状态不干燥。
5、控制好室内温度、空气湿度。据专家介绍,一般情况下,室温保持在18℃至22℃之间最适宜,湿度50%至60%为宜,如室内温度过高,用户可逐渐关小暖气阀门。
滨州市通源热力有限公司
营业部:张慧敏
电话:0633-8875777
地址:山东省日照市迎宾路与正阳路交叉口西20米路北